關於茶葉最早的紀錄,是在《神農百草經》中,當時並沒有“茶”這個字,而以“荼”來記載。
書中記載「神農嘗百草,日遇七十二毒,得荼而解之。」,描述神農氏為了研究草藥而中毒,後來靠著咀嚼茶葉來為自己解毒;因此茶葉早期多用來作為草藥。
直到三國時代才有茶葉作為飲品的紀錄,在《三國志‧吳志》中便有「以茶代酒」的記載。但此時的茶仍是只有王公貴族等上流階級才能享用的奢侈品,也常被附庸國用來進貢給中國皇帝。
茶飲普及化成為庶民飲品,發生在隋唐時期,當時茶聖陸羽的《茶經》一書便詳細記載茶的起源、特徵、品種、加工過程、器具、茶的沖泡、茶具、不同地域的水質、茶的藥性以及飲茶的傳統習慣等。唐代的許多文人雅士都是茶的愛好者,民間茶館也衍生出「鬥茶」(品嚐各式茶飲後再猜出茶的種類)的活動,中國的飲茶文化就此扎根。
參考資料:坪林茶葉博物館